作為傳統支柱產業,建筑業信息智能化水平不足、生產效益不高、工地粉塵噪聲污染重、安全風險高、從業人員年齡偏大等問題一直制約著行業發展,成為房地產行業、建筑行業需要共同面對的課題和挑戰。碧桂園集團旗下廣東博智林機器人有限公司,長期聚焦建筑機器人、BIM(建筑信息模型)數字化、新型建筑工業化等產品的研發、生產與應用,在行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建筑業轉型升級方面探索出自己的經驗和心得。
機器人到底怎么建房?機器人上班是什么場景?近日,一臺臺粉色的建筑機器人出現在碧桂園咸寧溫泉旅游城項目工地上,它們有的正在打磨地面,有的在自主吸塵,看著機器人們忙碌的身影,現場的百余家媒體記者不禁感慨智能建造時代已經到來。
據記者了解,為了推動智能建造發展,現場體驗項目交付成果,碧桂園組織了此次“智慧建造-交付觀摩媒體行”活動,邀請了百余家媒體共赴其湖北區域交付代表項目進行實地采訪參觀。
在活動現場一共展出了地庫抹光、地坪研磨、天花打磨、內墻打磨、混凝土整平、R400地坪研磨六款建筑機器人。記者們看到一個個粉色機器人在工地上忙碌,都表示吸睛又新奇,對其贊嘆不已。
其中,一臺地坪研磨機器人現場展示了作業過程,只見技師在平板電腦上進行快捷操作,下達指令后,機器人就開始熟練地研磨、自主吸塵、隨動放線等施工作業,全程無需人工干預。
據博智林智能建造產業技師周龍平介紹,這款機器人可以長時間連續作業,工作效率高達300平方米/小時,相比傳統施工,由于機器作業的穩定性與誤差小,機器人的施工質量跟人工操作相比會有較大提升,施工效果一致性好,可節省約30%的綜合成本。
▲博智林地坪研磨機器人在工作
近年來,相關部門先后發布多個指導性文件,加速建筑業改革發展和轉型升級。今年1月,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明確要求發展智能建造、裝配式建筑等新型建造方式,不斷提升建筑品質。
去年住建部頒布的《“十四五”建筑業發展規劃》也明確表示,加快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完善智能建造政策和產業體系;夯實標準化和數字化基礎;推廣數字化協同設計;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打造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加快建筑機器人研發和應用;推廣綠色建造方式。
去年11月,住建部發布《關于公布智能建造試點城市的通知》,將佛山市等24個城市列為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博智林的建筑機器人、BIM數字化等產品在21個試點城市中均有應用,施工效率和質量得到業內的肯定。
廣東佛山新翼花園項目是住建部全國首批智能建造試點項目之一,不久前,深圳建筑業協會在新翼花園舉辦了“科技賦能 智能建造”2023博智林機器人施工觀摩交流會,展示了近20款建筑機器人的作業實操,吸引了中建一局、中建二局、上海建工等60多家單位參加,共同探討未來智能建造發展的無限可能。
在機器人產業集群中,可以說建筑機器人是一個新興領域,中國是建筑機器人最大的市場,也是建筑機器人研發制造的領先者。
“數字化轉型是推動建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從‘中國建造’走向‘中國智造’是我國建筑業發展的大勢所趨?!敝袊ㄖI協會副會長劉錦章表示。當下,新基建加速數字化、智能化與建筑施工現場深度融合,促進傳統建造方式升級,提高項目管理和生產效率,將助推我國建筑產業現代化進入快車道。
據介紹,博智林針對建筑機器人的核心技術模塊,開展全覆蓋的自主研發。目前博智林正在研發的機器人關鍵零部件和基礎共享技術近50款,適用于建筑全周期智能建造工序,覆蓋建筑機器人軟硬件核心模塊,其中導航、視覺、多機調度等技術填補了建筑機器人領域的空白。
另外,現階段我國智能建造尚處于起步階段,與之相匹配的產品、施工、設計和驗收等標準體系還比較欠缺。博智林發揮行業探索者、引領者作用,積極貢獻經驗智慧,主導或參與智能建造領域標準體系建設。
博智林聯合相關單位發起成立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建筑機器人專業委員會(CECS),將從建筑機器人研發及工程應用調研、組織編制建筑機器人相關標準等方面展開工作。
截至目前,博智林主編的建筑機器人國家認證制度及配套實施的認證依據標準《建筑機器人CR認證實施規則》《建筑機器人安全技術規范》等均已發布;此外,其參編了2個國家級標準,主導編制的《智能施工升降機》《外墻噴涂機器人》《智能隨動混凝土布料機》等團體標準已陸續發布。
截至2023年2月,博智林已有33款建筑機器人投入商業化應用,服務超600個項目;累計交付超1700臺,累計應用施工面積超1000萬平方米。
▲博智林總部大樓
發表評論: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